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

2009年5月13日 - 肥了!也要吃的「魯肉飯」

原文:
上次與大家分享過「四神湯」之後,未知道各位對台灣人的過去,台灣的小吃會不會有一個新的體會呢?台灣的食品之中,值得讓大家「嗒真o的味」的又豈只「四神湯」一種呢?香港的女士們很奇怪,他們的終生職業不是什麼驚人的理想,而是「減肥」!不過,當他們到台灣旅遊的時候,往往很喜歡品嘗「油光亮麗」的「魯肉飯」,還要特別去找「要付費」的特色魯肉飯試試看,難道魯肉飯不會吃胖人的麼?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現時台灣有不少餐廳均有提供「免費的魯肉飯」,理論上是不用特別去找的,只要大家隨便找一些「吃到飽(即是香港的自助餐)」的餐廳或者火鍋店,花上大概新台幣二百元,約為港幣五十元左右,便可以大快朵頤 + 任食魯肉飯。;其次,對今日台灣的社會來說,魯肉飯是「平價食品」,一碗大大的,極其量也是「一個銅板」的代價,即是新台幣五十大元。但在三數十年前,魯肉飯是不少平民百姓,可以「一親肉香」的美食。
 
肉飯其實只是「強化版」的「豬油撈飯」。在六、七年代,在台灣要吃肉,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解?物資缺乏呢!還記得小時候,阿姨、舅舅來香港探望我們 幾位小不點;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就是:「帶你們去吃牛排」。可以見得上一代認為「大塊肉」是頗為珍貴的。現在,我們只會聽到士林夜市的「豪大大雞塊」,而再 也聽不到「帶你們去吃牛排」之類的說話。由於物資的缺乏,上一代對一丁肉也不會浪費,更以透露著節儉的細膩刀法,把附著豬皮、豬肥羔那一點點豬肉弄成肉 醬,拌上香飯一同享用。時至今日,物資相對地豐富;如非「有心人」,想必也不會再大費周章地弄肉醬。同時,這一代人也望記了前人的「惜物」精神了。
 
以,如果大家再有機會品嘗「免費的魯肉飯」時,希望大家也會記起從前那「節儉而細膩」的刀法。當然,傳統歸傳統,現時有一些魯肉飯還是做得街知巷聞,尤其 在一遍「古早風」的氣氛之下,更為見得額外耀眼;當中,台北市的「鬍鬚張」便是與時並進的最佳一例。畢竟,傳統與商業發展是沒有衝突的。
 
延伸閱讀:
台灣新紀元周刊第95 -「鬍鬚張」打造魯肉飯王國的傳奇
網址如下:


刊文:  請點擊以下圖片,然後再點擊右下角「放大圖畫」,便可清楚閱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