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

2018年3月30日 - 財爺「理財新哲學」 黔驢技窮只剩下錢


網址及刊文: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8%B2%A1%E7%88%BA-%E7%90%86%E8%B2%A1%E6%96%B0%E5%93%B2%E5%AD%B8-%E9%BB%94%E9%A9%A2%E6%8A%80%E7%AA%AE%E5%BE%97%E5%8F%AA%E5%89%A9%E4%B8%8B%E9%8C%A2/

根據327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的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後,進行次輪民意調查結果發現,市民對這份預算案的最新滿意率只有28%不滿率高達59%,繼續創下只2008年有調查以來的新低。

發表翌日,陳茂波出席三台聯播的預算案論壇時,回應市民質詢時不停強調,希望市民通盤考慮整份預算案,變相道出了這份預算案並無針對性。即使教育及醫療等大眾關心的議題都有資源增加,但感覺上好像是因應近期幼稚園虐兒及流感問題,而作出的臨時決定。及後,在各政黨的壓力之下,財爺一展「理財新哲學」 ,突然又宣布透過關愛基金為預算案「補漏拾遺」,向合資格人士派發$4000津助,令人感到政府根本是沒有任何規劃,黔驢技窮得只剩下錢,把責任推回基層市民手上。至於,筆者最為關心的青年發展部份,說好了協助年青人的的三業,包括學業、事業及置業。筆者接近無法就預算案建議作出配對,難怪市民的評價會如此不堪入目。

首先,就協助年青人學業方面,預算案讓大家最為印象深刻的建議是為明年參與中學文憑考試(DSE)的學校考生,代繳所有應考的費用。表面上,這個安排是能夠惠及全港所有的中六學生。但只要我們小心分析便會發,2017年中六報考人數是52088人,但當屆有資格度報考DSE的學校學額,竟然高達83785人,當中包括資助中學、私校及國際學校。這個有趣的情況除了反映學生不足,有位無人讀的情況外,更重要的是,不少第二組別及第三組別中學的老師,鑑於現行學制無法發揮學生所長,而決定不為高中學生報考DSE。即政策的全面性與有效性存在根本性缺陷。相反,數以十萬計的大專畢業生,正在為償還免入息審查貸款而營營役役,政府卻沒有想過藏富於民,為他們減低還款息率,又或是延長還款期。

筆者曾與10所有推行生涯規劃的中學了解過,九龍東一所中學約有110名中六學生,但老師只為其中40名學生報考DSE,以免學生感到挫敗及進一步影響學校排名。

至於持續進修基金的增幅,亦極有可能是「有得睇,無得用」,據基金資料發現 2006年有超過73000人申請,續年下降至201610月的12000人。原因並非是資助金額問題,而是香港的勞動人口,為口奔馳,已經無暇進修。這個實際的情況,只要財爺的團隊認真落區了解,要發現並不困難。

至於,事業方面就更加與年青人劃上句號。預算案聚焦發展四大範疇,當中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額外再加一項電子競技。從提升香港長遠競爭力方面是無可口非的。但根據習近平主席所說的:加強施政幸福感來說,年青人便感到非常搖不可及,甚至難以看到希望。
一來由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到應科院、科學院的管理層大部份是學者出身。施政「雲端」有餘,落地不足,這類最少中、長期規劃,遠水不能夠近火。加上這種施政導向,變相狹隘了年青人的發展選擇。而年青人最希望得到的幫忙,是在炒散式彈性就業以外,可以小本經營,做點小生意尋夢。君不見現時全港每年比較突出的墟市有11個,農歷年間的小型地區墟市也最少有7個。每次招租,由於成本低廉,年青人都反應熱烈。

但預算無論在寬免商業登記費及建立讓年青人尋夢,類似台灣的文創園區均未有著墨。年青人除了留在家繼續沉醉「手遊」 以外,還可以有什麼生涯規劃呢?
筆者明白置業問題,非一日之寒。不過,政府迄今好像仍未進入狀態,不明白政府的角色,是要令年青人安居樂業,而非安居置業。預算案區區數十字,便把10億撥歸新成立的青年發展委員會,而撥款又是否與安居樂業有關?暫時仍然是一個謎,那種隨意性實在令人感到粗疏。

筆者在預算案公布之前,曾經誠邀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的問責官員,到筆者主持的主流電台節目,與年青人進行交流。無奈,筆者卻得到一個:「未公報,不便討論;無回應,令節目失色」的回應,而婉拒出席。一位月薪高達11萬港幣的問責官員,連帶領社會討論,完善政府施政的能力也欠奉。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評分,實在非常中肯。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葉振東博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